教育思想大讨论|研究生思政工作提升路径专题研讨会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2-11-21浏览次数:492

2022 年11月15日中午,由东南大学学工部、研工部牵头,法学院组织承办的2022年东南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学校研究生思政工作中的不足与建议”和“基于生为首位的思政工作着力点、提升路径及其保障机制”专题研讨会于法学院四楼会议室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由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启川主持,校党委研工部副部长张晓坚,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斌,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凤启龙(线上参会),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进,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婧菲,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磊、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珺,以及辅导员代表、校友代表(线上参会)、学生代表等共2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活动伊始,刘启川副书记介绍道,本次活动系东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发展”研究小组教育思想大讨论系列活动之一,重点研讨“学校研究生思政工作中的不足与建议”和“基于生为首位的思政工作着力点、提升路径及其保障机制”等话题,旨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研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发展”的关系,促进东南大学思政工作提质增效,以更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领军人才。

王斌副书记从现实出发,指出目前研究生工作的工作难点:一是研究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基本已经定型;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量化和评估;三是部分导师不够重视学生思政工作。他认为,针对这些问题,要健全良好的思政工作评估体系;推出对应的导师考核制度;注重“三全育人”理念落实中“大生态”和“小环境”的辩证统一;注重发挥研究生思政工作项目的实效性。

徐进副书记认为,对于研究生来说,导师对研究生的精力时间和学生对思政教育的价值感具有重要影响力。因此,在思政工作中,要促进导师作用的发挥,可以以研究生基地项目等形式促使导师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双带头人”。此外,要积极发挥辅导员老师引领者的作用,建设一支具有正向引领作用的思政队伍。

李磊副书记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见解,第一,就研究生思想现状来看,当前研究生“成为一流大学的一流毕业生”志向不足;第二,当前课程设计体系化构建失衡,基础性课程和前沿科技介绍的课程不均衡,要从课程上树立研究生成为“领军人才”的意识;第三,当前导师、家长的指导和学生思政教育脱节,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提高学生视野的高度。

高珺副书记针对学校文科研究生的思政教育问题进行阐述,她认为文科研究生班级规模小,班级凝聚力相对较弱;文科学生受专业特点影响,团队意识不够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学生向心力更加刻不容缓,导师要重视学生的思政工作,推动“三全育人”的思想真正深入人心。


王婧菲副书记从切身工作经历出发,认为对学生的管理要以沟通引导为主,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心声,才能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

凤启龙副书记指出,本次思想大讨论活动要紧紧围绕“生为首位”的东大行动,牢牢结合思政工作面临的新变化。当前,我校研究生数量相比本科生多,但学生工作仍以本科生为主,研究生思政工作亟待加强重视。未来工作要注意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质量”、“生长质量”、“生发质量”,以多样的教育活动推进研究生人格的饱满,打造研究生丰富的精神世界。

田清老师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就现阶段研究生思政教育问题给出以下建议:首先,辅导员要注重自身辅导能力的提升;其次,加强党团班组织的培训,利用学生组织力量开展好思政工作;此外,还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联结;最后,要注重培养和发挥助管、兼职辅导员的作用,和专职辅导员做好分工合作,提升工作效率。


陈韵老师指出,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不足体现在以下方面:学生榜样的引领作用不够,导师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辅导员老师的榜样效果不强。她认为,应当重视朋辈教育,重视培育学生榜样,发挥学生骨干的积极主动性;应采取举措提高导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将立德树人写进导师考核;应推进学科思政,将思政教育与学科优势相结合;应注重党建工作作用的发挥,以党建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周丽老师着眼于研究生存在科研压力较大、就业压力大、心理承受度弱等问题,提出对症下药的举措,即应从入学教育开始着手,定期做心理主题的讲解,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能动性,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

闻昊老师认为,要通过“德育”指导学生发展,还要通过“劳育”和“美育”活动侧面助力“德育”的进行。针对思政队伍力量不够充足的问题,他提出要发挥学生组织和骨干的作用,充分信赖学生的力量。

刘政伟老师认为:部分研究生存在重个人、轻群体的思想,思政教育等参与度、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对此,应设立从入学至结业的全流程思政育人模式,同时应当建立多层次、多维度评奖评优体系,以此调动学生在思政工作参与上的积极性。

参会校友代表围绕主题也积极参与了讨论,公共卫生学院校友杨斌指出,近年来疫情形势的变化给医学研究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践中,研究生过于专注理论化知识的学习,实操能力弱。他进一步指出研究生应一专多能,不仅要有理论的学习还要有实操的培训。除此之外,要加强横向交流沟通能力和纵向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

机械工程学院校友何东泽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和社会经验,指出研究生培养形式缺乏多样性,导致学生对思政工作的参与度不高,将精力仅投入于专业水平的培养。针对此问题,他提出,应提高研究生活动的丰富度,使生活、科研、课程紧密关联。

法学院校友陆泉旭,将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不足总结为以下几点:研究生科研任务繁忙,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性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思政教育阵地缺乏。他认为,要改进思政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强化研究生对思政工作的认识,可将其列入评奖评优的考察;第二,发挥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作用,增设研究生导师的考核标准;第三,开拓思维,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方法。

张晓坚副部长总结道,校党委研工部作为职能部门,既要做好统筹设计,又要多考虑落实。未来将继续统筹、设计、平衡有关辅导员考核、学院的kpi、导师考核、学生的综合评价等议题。她认为,生为首位,是指工作中要着重考虑什么是学生的需要,什么是正当合理的需要,什么是学生真的需要。她强调,在工作中,学生工作部门要增强对学生的理解,减少师生之间的思想距离。

最后,刘启川副书记对各位领导、老师、同学、校友的参与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并汇总了会上所提出的分析和建议,指出本次会议的讨论成果将为学校思政工作的进一步提质增效提供新的思路。

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专题研讨会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各单位师生立足新阶段、对标新要求、凝聚新共识,针对学校思政工作中的不足,分析了应当关注的工作着力点,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会后,东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发展”研究小组将继续总结经验、更新观念、推出举措,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东大使命,聚焦“生为首位”的东大行动,为深化领军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有力支撑。


图文来源:东南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