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大讨论|研究生教育思想大讨论(文科校友专场)专题交流会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2-11-29浏览次数:449


2022年11月26日上午,由东南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法学院承办,人文社科院系共同参与的2022年东南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专题交流会(文科校友专场)在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功举办。本次交流会由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刘启川老师主持。



\ | /


会议伊始,刘启川副书记介绍道,本次交流会旨在探讨人才培养问题,听取校友和师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意见与建议,凝聚力量和智慧,为学校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随后,法学院党委书记毛惠西发表致辞。毛书记表示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强有力的高等教育的支持。教育工作者们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生为首位、服务学生的育人理念。他指出,东南大学是一个传统的工科强校,如今人文社科学科的发展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人文社科学科的发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校人文社科学科的发展与校友息息相关,本次座谈会为校友提供一个发声的渠道,希望各行各业优秀的校友们积极建言献策。





随后,与会校友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提出了对研究生培养的意见与建议。


人文学院2022届校友刘晓刚建议:对于专业硕士的培养应区别于学术硕士,配备专业性的导师;要重视对研究生的过程性管理,使得学生们在三年里更有目标感与使命感;在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加强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国语学院2022届校友仲可可建议:要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一些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注重对研究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们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艺术学院2021届校友王雪苗提出开放更多职业发展的培训讲座与课程,帮助研究生更好地择业就业;改善博士毕业的相关制度,减轻其毕业压力;建立开放的研究生培养体系,鼓励不同院系间相互承认学分。


经管学院2015届校友王芳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对于东南大学毕业生的观察,并建议学校结合未来社会就业大环境对研究生进行培养、注重对学生某一个领域的专业培训。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届校友任鹏建议融合学术型与专业型教育,使研究生得以在未来更好地适应自身工作;为东大校友们提供更多资源,如一些学术讲座或会议。体育系2018级校友夏婧结合自身专业与辅导员工作经历,提出通过举办体育活动去提升学生们的归属感与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法学院1995级校友刘娟分享了自己在海关的工作体会,强调平台选择对研究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建议学校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同时表示如今行政机关非常需要涉外法律人才,建议学校加强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法学院1995级校友卞鹏萱提出学校应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研究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积极锻炼身体,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重视对学生个人影响力的培养;提升学生们的社会服务精神、自身道德修养。


法学院98级校友李元庆提出了自身建议:他认为,就法学专业来说,底层的思维培养十分重要,要重视对学生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知识的传授;加强学科的交叉性,发挥东大复合型、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就职于金智科技公司的法学院校友认为“生为本位”不仅对学校的教学和教育提出要求,也需要学生主动贴近学校的标准和要求;研究生教育是全过程、全周期的,学校要保持对校友的生活和工作的关心和帮助;要实施分层和分级的研究生教育。


法学院18级校友赵雪雁提出了自己两点见解。她认为,要培养具有强烈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的服务型法治人才、具有扎实法学根底和多学科思维的复合型法治人才和具备务实渐进思维和法治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法治人才。她提出,学科发展应当根植中国土壤,打造地域化、特色化的法学教育体系;聚焦需求导向,创新多层次类别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制度机制,重视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




接下来,与会人员围绕校友们对研究生的培养意见和建议,以及自身对研究生培养的理解依次发言。

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何熠认为,培养领军人才,除了学术上的严格要求,还应把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开展这类活动,要重视与政府、社会、企业的对接,打通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交流的渠道,联合设计社团、书院、讲座、文体等活动,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位置和自信。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珺建议,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严谨有余、个性不足,要关注研究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关注研究生的心理问题,要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并培养学生耐挫能力;关注年轻校友的发展,帮助其与社会更好地衔接。体育系副教授、研究生秘书、田径国家级裁判丁亮从体育功能出发作出思考,体育带给人规则意识,让学生提前感受到竞争与合作,能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终身体育至关重要,培养身体素质过硬的各个领域的人才同样也是教育的重要目的。


工会副主席、课外实践指导中心主任、研外部副主任凌建辉提出外语教育不仅要运用传统的听说读写教学方法,还应该注重学生学术能力培养和国际交流的培养;各院系应该加强合作以进行交叉学科的建设,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艺术学院副院长程万里指出了现阶段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学校有关研究生方法论课程的开设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更好地为国家的政策和战略服务;倡导加强学生艺术领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法学院实践教育中心主任、法学院校友会会长高歌认为,“课比天大”的“课”不仅指有形的课堂,更指人生这一“课”,教职人员做到传道受业解惑时还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生为首位”的“生”不仅指校园里的学生,还指走出校门踏向社会的校友,要给予年轻校友的关爱并加强学校与校友的联系,实现共促共赢。




紧接着,校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芮振华发言。


芮振华秘书长首先对各位校友对研究生教育的献言献策表达感谢,接着从自身从事的工作出发,表达自身的三点体会。第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各位校友的关心和支持,无论是资金支持还是意见收集,校友们对学校的关怀都是全方位的,第二,加强人文社科的品牌宣传建设非常必要,有利于优秀师资的引入和优质生源吸纳,更好地促进学校人文社科的发展。第三,关于校友后续服务问题,学校不能仅依赖校友的支持,更多的是向校友提供支持和帮助,以促进双方共促共赢。




研讨会最后,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张晓坚作总结发言。


张晓坚部长首先感谢校友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支持,指出学校定将把校友宝贵的建议带到今后的研究生工作中去。接着强调,研究生教育是学校培养领军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科建设也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人文社科类研究生招收规模扩大的现状以及学校“精品文科攀升计划”的推动,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的培育至关重要。最后恳请各位校友继续支持和关心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欢迎各位校友在学生培养方案、实习实践、职业生涯等培养的全过程建言献策,推动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


\ | /




本次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此次校友座谈会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广泛听取了校友和师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领军人才。会后,研究生教育工作各部门将继续汇聚智慧、更新观念、凝聚共识,总结校友的意见和建议并应用于实际,为领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图文来源:东南大学法学院)